历史故事:雍正推广普通话
728年,清朝世宗皇帝雍正帝建立了“尹正书店”,在全国推广北京官话。他下令闽粤两省实行汉族通用语言(原名“官话”),并规定“终身会员龚建·童生不通晓官话者,不得送考”。意思是说,如果一个秀才听不懂普通话,不会说普通话,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。
一位视满语为国语和国家象征的满族皇帝,首次颁布了推广普通话的圣旨,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
圣旨颁布后,闽粤两省各郡县普遍设立尹正书院教授官话,凡是走求学、应试、为官之路的士人都要懂官话。甚至一度规定不会说普通话的孩子不能考上秀才。
雍正帝的“推普及化”圣旨高瞻远瞩,“推普及化”措施看似无效,实则收效甚微。据记载:“开始的时候,很严重。并不像当地官员所知道的那么紧急,但是时间长了就颓废了。到了嘉庆、道光,福建只有一个邵武县,还改学制,广东更是闻所未闻。”
虽然“推溥”诏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,但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的。作为“通俗化”的倡导者,雍正帝为后来张之洞等人提出“官音与世界语言统一”的主张和措施奠定了基础。1902年,张之洞、张柏芝等。为清廷制定了《教务大纲》,指出:“中国人说的是当地的方言,所以一个省的人之间无法交流,做事的方式也不一样。有人提议官方发音应该统一世界语言。所以从师范学校和小学开始就依附于我国文艺系的官方方言。练习普通话,所有学校都以《圣言、广训、直释》这本书为准。”
显然,张之洞等人的“推溥”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雍正帝“推溥”诏书的精髓,并加以发展。1909年,在清政府国务会议上,国会议员蒋谦正式提议将国语定名为国语。
本文由佚名发布,不代表好职记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!如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
上一篇:历史故事:刘伯承赔茶壶
下一篇:历史故事:潜伏在蒋介石身边的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