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故事:朱德的扁担

1928年冬天的一天,天刚亮,朱德司令员就带领一些红军战士和红卫兵到康宁龙市去拾粮。
这一天,朱军还是一如既往的精神抖擞,穿着一身灰色的布制服,戴着帽子,系着腰带,穿着绑腿和凉鞋下山了。来到龙城,战士们有的用篮子背,有的用口袋背。没有工具的士兵干脆脱下裤子,扎紧裤脚,在两条裤腿里塞满粮食,扛在肩上也一样方便。就这样,大家挑挑拣拣,翻山越岭,走过了井冈山的曲径。
那一年,朱德司令员已经40多岁了。他戴着一顶帽子,扛着一车粮食,和年轻的士兵们走在一起。大家都认为:朱军晚上忙着思考大作战计划,白天忙着挑选食物,会把他累坏的。他们一起商量,在朱德司令面前“抗议”,劝他少选。指挥官朱似乎看穿了每个人的心思,说:“同志们,我们今天来比赛,看谁先到达黄洋界的大橡树!”一听说比赛,战士们热情地来了:“好!谁先到大橡树,谁就是英雄!”一个士兵灵机一动,说:“朱,比赛可以,但有一个条件。”朱司令问:“什么条件?”士兵说:“你太老了,摘不了这么多。给我们一些。”朱队长一听,哈哈大笑:“那可不行!”说着,他挑着担子走了,留下一阵笑声。
中午,队伍赶到黄洋界,在大橡树下休息。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,地势险峻雄伟,一边是高山,一边是悬崖。当云海在这里涌起时,它就像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,所以黄洋界也被称为“汪洋边界”。休息的时候,战士们就开始议论,七嘴八舌地说劝不动,也劝不动。我们做什么呢最后,我们请一个聪明的小战士把朱的杆子“偷”出来藏起来。士兵们以为朱可以休息了。知道朱砍了一根大竹子,就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结实的杆子,在上面写了“朱”三个大字。从那以后,没有人“偷”过他的杆子。战士们看到朱军大步走在山路上,脸上挂满汗水,军装湿透,扁担弯着,深受感动。就在这时,山路上响起了一阵歌声:
同志,扁担亮了,朱队长带头为井冈挑粮;全副武装的士兵身强体壮,还有充足的粮食可以收拾满仓;消灭白狗,分田分粮;保卫根据地,人民幸福……
本文由佚名发布,不代表好职记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!如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。
上一篇:历史故事:仓颉造字